癌症并不可怕
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,2022年,全国新发癌症病例数约为482.47万例,世标发病率为201.61/10万,死亡数方面,2022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例数257.42万例,死亡率为96.47/10万,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增加。
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数、死亡数持续上升,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。发病数的增长,一是归因于人口老龄化,二是随着公众肿瘤预防意识的提升和愈发便捷的医疗条件,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加肿瘤体检及国家筛查早诊早治项目,更多的肿瘤病例被及时检出。而死亡数的增长更多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。
在2000-2018年期间,全癌种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.3%,尤其是食管癌、胃癌和肝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,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逐步推广上消化道肿瘤筛查,截至2019年,已有200万人受益于标准化内镜筛查,3.2万名患者通过筛查发现,早期发现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72.64%和83.38%,这反映了中国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显著。因此,我们应在扩大相关肿瘤的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面、肿瘤临床诊治规范化和同质化推广应用两方面共同发力,降低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。
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更有效。战胜“肿瘤君”的最好方法,就是别让它找上门来。
一、良好的饮食习惯
饭吃七分饱。
反对营养品防癌。
避免油炸食品。
对剩菜剩饭不要大包大揽。
二、适当锻炼
三、改善生活习惯,坚决戒烟。
四、每年认真体检,把住癌前病变和早期癌这一关,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。
五、生活规律,尽量不熬夜
六、保持良好心态
肿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,有时会出现某些症状。给大家一些日常小贴士,小心这些征兆预警癌症,及时就医。掌握了这些症状,就有可能早期发现,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,从而提高治愈率。
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并伴有食管疼痛、胸骨后闷胀不适,以及食管内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。
上腹部疼痛。发现胃部(上腹部)不适或有疼痛,服镇痛、抑酸药物不能缓解,持续消化不良。
刺激性咳嗽,且久咳不愈或痰中带血。肺癌多生长在支气管壁,由于癌细胞的生长,破坏了正常组织结构,强烈刺激支气管,引起咳嗽。经抗感染、镇咳治疗不能很好缓解且逐渐加重,偶有痰中带血和胸痛发生。
乳房肿块。表现为检查发现或直接触及到乳房内质地较硬、形态不规则、边界不清楚的肿块,大多不伴有疼痛。如发现乳头溢液、乳头及乳房皮肤改变、腋下包块,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阴道异常出血。正常妇女的月经每个月一次,平时不会出现阴道出血,性交后可少量出血。如阴道不规则出血,或在性交后出血量异常,可能是患宫颈癌的信号,应引起注意。
鼻涕带血。鼻涕带血主要表现为鼻涕中带有少量血丝,晨起鼻涕带血,往往是鼻咽癌的重要信号,鼻咽癌除鼻涕带血外,还常有鼻塞,这是由于鼻咽癌肿块压迫所致。如果癌肿压迫耳咽管,还会出现耳鸣。
腹痛、肛门重坠感、便血。凡30岁以上人群出现腹部不适、隐痛、腹胀,大便习惯发生改变,有下坠感且大便带血,继而出现贫血、乏力、腹部摸到肿块,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。其中沿肠部位呈局限性、间歇性隐痛是大肠癌的第一个报警信号。
右肋下痛,右肋下痛常被称为肝区痛,此部位疼痛常见于肝炎、胆囊炎、肝硬化、肝癌等。肝癌起病隐匿,发展迅速,有些患者右肋下疼痛持续几个月后才被确诊为肝癌。
头痛、呕吐。头痛与呕吐(尤其是喷射性呕吐)同时出现时,可能是颅内肿瘤的信号。头痛多发生在早晨或晚上,常以前额、后枕部及两侧明显。呕吐与进食无关,往往随头痛的加剧而出现。
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。造血系统癌症,如恶性淋巴瘤、白血病等,常有发热现象。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,在淋巴结肿大的同时,患者可出现发热、消瘦、贫血等症状。因此,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应疑似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信号。
最后,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症状的出现,可以是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,也可以是肿瘤转移后的临床表现。这就要求在怀疑肿瘤时,要进行全面的检查,以达到对肿瘤病情的全面、客观的判断。
供稿:杨勃
一审:兰芳
二审:陈华
编辑:马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