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药
文
化
小小药名竟还藏着大学问!
古人云:“赐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艺;教子一艺,不如赐子好名”。姓名,作为一个人的“名片”,它不仅承载着一个人的情感意志,也是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份非常重要的人生礼物。
俗话说人如其名,我们的药材也不例外,传承千年的中药文化,每味药材也蕴含着他们别具一格的风采。中药名虽简而意赅,可以算得上古人与世间万物的浪漫之境,但却有迹可循,那古人又是从哪些方面对药材进行命名的呢?
中医知识
①以中药生长和采收时间命名
半夏,始见于《礼记•月令》:“仲夏之月,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,木堇荣……五月半夏生,盖当夏之半也,故名”。
夏枯草,是因每至夏至而枯黄萎谢而得名。
忍冬藤,则因经冬不凋而得名。
②以人名命名
杜仲,相传是古代有一位叫杜仲的人,因服食此药而得道,后人遂以杜仲而命名。
徐长卿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李时珍谓:“徐长卿,人名也,常以此药治邪病,人遂以名之”。
相传徐长卿是唐朝民间郎中,用采来的“蛇痢草”治愈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蛇伤,为此李世民就赐草药名为“徐长卿”。
刘寄奴,是唯一以皇帝命名的草药名字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·草部》第十五卷中曾记载,刘裕小名寄奴,在南征北战中,用草药治愈了无数受伤的将士,治外伤果有神效。人们就用刘裕的小名为此草命名,称之为“刘寄奴”,以作纪念。
③以产地而命名
在药名前冠以地名,以示其道地产区。古代会按照地名来命名,后世则多以当时的行政区命名。
如高良姜,陶弘景云:“此姜始出高良郡,故得此名”;
还有浙江的杭白芍、杭白菊、杭麦冬;
东北地区的关防风、关黄柏;
而像广藿香、广陈皮则是都产于广东。
从国外进口或产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药材,也是按来源地命名。如主产于西班牙、希腊等国的番红花;多经西藏输入内地的藏红花;主产于朝鲜的高丽参,以及主产于日本的东洋参、美国的西洋参等。
④以药用部位来命名
中药来源甚广,植物、动物、矿物都可以入药,而像动物、植物类药材的药用部位皆不相同,以药用部位命名,也是中药常用的命名方法之一。
以植物类药材为例,就有分为根及根茎、茎木、花、种子及果实、叶、皮等部位。
像葛根、白茅根、板蓝根等,就是以根及根茎入药的药材。
以茎木入药的则是像鸡血藤、海风藤、石楠藤等;
以花入药的有金银花、菊花、旋覆花等;
以种皮、茎皮及根皮入药的有五加皮、地骨皮、桑白皮等;
以叶入药的有桑叶、淡竹叶、侧柏叶等;
以种子及果实入药的有蛇床子、菟丝子、桃仁等;
那像以矿石入药,则有朱砂、赭石、滑石、炉甘石等。
而动物药材中以器官、组织入药的有:鸡内金、鹿茸、鹿角等;以虫类动物全体入药的则有:僵蚕、地鳖虫等。
当然,中药命名的规则可不止这些!有机会下次再讲。亲爱的朋友们,您还想知道哪些关于中药知识的内容?欢迎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一起多多探讨,共同成长!
供稿人:袁良杰
一审:佘翠娥
二审:陈华
编辑:马田